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把爱留在芦山

发布日期:2013-04-14访问次数:65编辑:郅少亮


2013614日,芦山地震灾区首例重伤员康复出院;


530日,国内第一部记录芦山地震的摄影画册出版;


522日,芦山县恢复供应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食品;


5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58日,芦山地震灾区中小学全面复课;


……


虽然从芦山地震一线回京已近两个月,北京湘鄂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芦山地震救灾队的十多名队员,也和大家一样回到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但大家却每日通过微博、微信持续关注着芦山地震灾区每日发生的变化。队员们的心还留在芦山,还依然牵挂着短短十几天里,在芦山中学、沙坝小区、红星村、国张中学、龙门乡王家村等数十个供餐点见过的每一张懂得感恩,不抱怨、不怕死,也不向命运低头的面孔……

在芦山地震灾害面前,湘鄂情人用爱心谱写了一首首奉献之歌,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爱的晴空。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直令我们心怀动,湘鄂情集团也以自己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诠释了企业“情聚四海 义满天下”的企业文化精神。



为爱千里行


2013420日周六,一个宁静的早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许多辛劳了一周的人们仍然沉浸在梦乡里。802分,7.0级强烈地震突然袭来,芦山和宝兴两县众多村庄墙倒屋塌,当地数万名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噩耗传来,全国震惊。


灾难面前,中国首家上市民营餐饮企业——北京湘鄂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迅速作出反应。集团董事长、总裁孟凯在得悉地震的消息后,决定向灾区捐赠20万份,总价值达300万元的美味盒饭,他同时要求公司完全拥有自主专利的大型移动隧道微波食品加热车赶往地震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安全、美味的食品保障,把湘鄂情全体员工对灾民的关爱送到灾区群众身边,在灾区人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关爱之手,付以关切之情。


这种微波隧道加热车内的微波复热设备可将0℃至4℃的食品在4分钟内快速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并且不破坏饭菜的营养成分、不变色、不改变风味。一辆配餐车每小时可以提供2000份盒饭,能满足群体性短时间内集中用餐的要求。同时,现场微波加热实现了饭菜的高效杀菌,满足了食品卫生指标要求,配餐车可移动的特点为供餐服务增加了灵活性。


请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誾肃马上启程,赶往芦山;


集团党总支书记刘正新立即组织湘鄂情芦山地震救灾队伍;


龙德华食品厂,马上对大型移动微波加热车进行长途行车前保养;


大兴中央厨房,立即下单,组织采购,做好盒饭生产准备;


集团北京区域各分店立即抽调员工,支援盒饭工厂加班生产;


……


一条条救灾指令迅速下达。


刘正新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联络负责大型移动微波加热车运营的员工。当天虽正值周末,不少员工正在家中休息。但大家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集合地点。中午11点不到,负责移动微波加热车驾驶、操作、车辆保障、机电维修等后勤保障人员迅速集结到位,并立即投入到车况检查、保养、油料补给等各项准备工作中。这些员工中有的孩子即将参加中考、高考,有的舍下年迈的父母,有的未及放下出差行李,有的顾不上家中生病的亲人,有的直接从岗位上赶过来,连家都没回。


湘鄂情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在不言中回响!


当天下午4点,由两台移动微波加热车和一台工作车组成的湘鄂情芦山地震救灾车队紧急开拔,经西安、汉中,向四川雅安行进。他们星夜兼程,连续行车36小时、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过隘口、战塌方,于22日凌晨顺利抵达目的地——雅安市芦山县中学,并与先期抵达灾区的誾肃汇合,成为首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市)食品保障救灾车队,也是北京市最早在灾区一线开展救灾行动的企业之一。一路上,车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始终保持九十到一百的速度。大家心急如焚,都想早点赶到灾区去,早一分钟到就能早点帮到灾区群众。


于此同时,湘鄂情专业的盒饭加工厂也是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整个湘鄂情集团都被动员起来,大家放弃休息时间,加班生产芦山灾区急需的安全美味的盒饭。考虑到灾区群众的口味,盒饭菜品大多为川菜,像“鱼香肉丝”、“宫保肉丁”等。为保证饭菜新鲜可口,盒饭为常温链快餐。这种快餐在全封闭的中央厨房制作,生产完成后,马上进行密封,并在高温环境下杀灭微生物,保质期比较长,这样做不但食品安全有保证,饭菜的口感与风味又能得到保持。为了保持“鱼香肉丝”中食材的脆爽,制作人员还别出心裁地将这道菜中的红萝卜丝换成南方人喜欢吃的笋丝,这样即使盒饭经过加热,菜品的口味也可以保证。




灾害无情 湘鄂情深


22日当天,湘鄂情救灾队到达芦山后,来不及整理行装,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劳,沿途的颠簸,决定当天中午就开始供餐,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供餐准备工作。誾肃经过和芦山县相关部门的沟通,确定首个供餐点就设在芦山中学。


芦山中学是整个芦山县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22日当天,已有2000余人住进了搭建在学校篮球场上的临时帐篷里,其中以轻伤者、家中受灾严重无法回家的居民,以及老弱妇孺为多。


上午10点,从北京空运来的5000套盒饭送到了供餐现场。听说有热饭热菜吃,安置点的灾民早早就在学校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当天中午,从地震发生以来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和饼干充饥的灾民,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非常美味可口的“鱼香肉丝”盒饭,领到盒饭的当地老乡连连鞠躬致谢,“你们从北京这么远来帮助我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吃过盒饭后,纷纷表示,饭菜很好吃,米饭很糯,菜还是川味,“安逸得很。”


73岁的杨姓大妈吃着可口的饭菜,泪水止不住地滑落:“我这是地震过后头一回吃这么好的热饭热菜!


在这个供餐点,湘鄂情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誾肃亲自向灾民分发盒饭。他告诉在供餐现场采访的记者,湘鄂情作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是履行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将是湘鄂情坚守的核心价值和长远追求。


第二天,当地政府负责救灾的一位工作人员找到了负责第二个供餐点龙门乡供餐的刘正新,说地处该乡深山区的的王山村受灾严重,当地群众生活困难,请求帮助。


刘正新经过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了解到王山村道路曲折狭窄,大型微波车不能通行。


怎么办?


想到吃不上热饭热菜的灾民,刘正新决定,加热后用小型面包车送进去。


笔者在跟随他们送餐的路途中发现,王山村村民居住地分散,沿途道路狭窄而崎岖、碎石瓦砾遍地。从供餐点到村子,要经过一条数公里长的乡村公路,再穿过一段崎岖的田间小路。刘正新告诉笔者:“这次我们是去龙门乡王山村的10户人家送热菜和热饭,他们大部分人家比较困难,好几家所有餐具在地震中全部损毁,我们每天送加热后的盒饭过去,就是希望他们有热饭热菜吃。”


后来,湘鄂情救灾队了解到龙门乡刀背沟村灾民炊具被毁,每天都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生活后,连续多天为灾民送去中晚餐,直到救灾队伍撤离。当地灾民亲切地称他们为“移动厨房”。


据誾肃介绍,湘鄂情先后在芦山中学、旧芦山中学、国张中学、芦山县沙坝小区、龙门乡红星村、王家村、月台村、王山村、刀背沟村等近10处设立集中供餐点,保障了地震初期上万灾民的热饭热菜供应。


湘鄂情的爱心行动感动了很多当地群众。


在芦山中学供餐点,芦山县84岁的邮政局退体老职工王先生,自发在湘鄂情救灾车辆的车门上贴上了发自肺腑的感恩信,感谢“湘鄂情”对灾区及时的支援帮助,老先生在信里写道,“湘鄂深情来芦山,万里辛劳不怕难。美味佳肴顿顿饱,男女老少尽欢颜。”


430日,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大部分灾民的生活已基本可以自理,湘鄂情供餐任务顺利完成,队员们决定当日下午返回北京。


听到队员们要离开的消息,供餐点的许多群众和队员们依依不舍,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为队员们送行。临别时,当地的百姓握着队员们的手紧紧不放。车辆在前行中,村民们列队送行,并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感谢你们的帮助”。


“近10里,最难忘的是离别时乡亲们的谢意。”刘正新说,坐在车里,起初他本打算拿出相机拍几张照片留念,但看到乡亲们的热情劲儿,大家不忍心再往外看,并忍不住流下热泪。


“这一生享受了这么多的爱,这一生欠下了数不清的情,天下大爱暖人心,芦山人感恩,天下人!”


在队员们离开时,芦山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时时播放着这首歌。芦山人一颗因地震而恐慌的心因天下人传递的爱慢慢地、慢慢地被温暖着,被感动着。相信只要真爱在,一切皆在!